弹棋,太极棋,帝王棋-弹棋研究专家白宪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白宪福
汉唐弹棋局形制及演进轨迹研究
发布者:admin 发布时间:2023/3/8 9:05:16 阅读:348

【摘要】:1961年,邓拓以马南邨笔名在北京晚报《燕山夜话》专栏刊发了《你知道‘弹棋’吗?》一文,提出了这一著名的邓拓之问,在全国吸引了许多关注的目光,这其中既有历史文化学者、体育史专家,也有博弈行家和善于猎奇的收藏爱好者。近六十年来,他们不遗余力地从不同角度对古弹棋进行了探究,终因缺乏实物印证而未有实质性突破,使之成为许多人心中挥之不去的谜团。弹棋,是中国古代体育史的一个千古之谜。弹棋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棋,其棋局形制又具体如何?笔者将通过对古代弹棋局有关文献的梳理和多年收藏经历中所见所得的可靠实物标本,去揭开人们面前的一层雾霾,客观真实还原古弹棋局的具体形制及演进变化轨迹。弹棋通常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棋类游戏,相传汉魏时期开始流行于宫廷和士大夫阶层。从古代文献记述可知,弹棋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弹棋自发明以后由于品味高雅和与众不同,很快成为上层社会中贵族宴乐时与投壶、六博、围棋等并列的重要娱乐项目。唐代是弹棋发展的又一个高峰,众多文人雅士以弹棋为对象吟咏歌赋,弹棋名家辈出,水平已达相当高度。到了宋代,弹棋突然销声匿迹,其形制与技法从此失传。元明之后,博弈行家在谈到弹棋时只能通过引经据典雾里看花了。古代文献对弹棋局即弹棋棋盘形制的描述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汉魏到南北朝、隋代和唐代初期,对弹棋局形制特点记述是一致的,即棋局为方形、隆起、"而应矩"、"似香奁盖",材质有木有石,但更多是用名贵玉石精工制成。第二个阶段是唐代中期以后,包括宋元明清,即弹棋盘为方形,中心隆起为圆顶,与我国古代传统的天圆地方观念一致。这种描述在唐代以前文献中是没有的,但在唐宋以后的文献中却屡能见到。当代许多体育史专家、历史文化学者、博弈行家及收藏爱好者都曾多方考证或著书立说,试图寻找破解弹棋之谜的途径和方法。如朱南铣、张如安、崔乐全、宋会群等专家学者对古文献的研究和梳理;孙猛、张超英先生等对日本正仓院、东大寺旧藏中疑似"弹棋局"实物进行实地考察;王赛时、白宪福先生等依据古文献资料对弹棋盘进行复原;扬之水先生对河南安阳隋代张盛墓随葬品中一件"不知名的器物"的释疑等等。这都为后来的研究者进一步研究探索夯实了基础。笔者酷爱古物收藏,尤其对古代棋具藏品尤为热衷和专业,日积月累收获了为数不少的实物标本及完整器物,并结识了一批体育史专家学者,通过向他们请教和交流,逐渐对古代棋具的种类及其特征等形成了比较清晰的认识。十几年来,通过收藏活动和阅读文献,所见所得了以下一些基本可以确定为弹棋局的实物标本。这些标本包括有类似器物"底座"的唐代陶质弹棋局实物;形似残损变形"托盘"的汉代弹棋局明器残器;唐三彩弹棋对局模型残器;唐宋洛阳城遗址白居易宅院遗址出土的唐代三彩棋盘模型残器;被称作"烛台"或"香插"的唐代长沙窑"弹棋局"残器等等。这些实物标本所反映出了的特征与古文献记述的弹棋局形制完全吻合,可以确定不会是其它棋类或器物。关于汉唐弹棋局形制的演进轨迹,可做如下推论。第一,弹棋不属于"棋"的范畴,它与围棋、象棋等棋类智力游戏不同,其行"棋"技法更符合室内台球类游戏,这可能与其源于蹴鞠有着直接的关系,许多专家学者也认识到这一点而将弹棋从棋艺类中剥离出来。第二,依据所见的弹棋局实物和古文献的记述,弹棋与博塞之间有许多共同之处,说明弹棋局很有可能是以博塞棋局为蓝本创造出来的,这也是古人之所以将弹棋称之为"棋"的缘故。第三,汉魏至南北朝时期弹棋局的基本式样为"形方隆而应矩",即弹棋局为方形,隆起部位与底部相呼应同样为方矩之形;发展到唐代又有所创新,出现了天圆地方、如覆盆有壶嘴的新式样;这两种式样的弹棋局在唐代的不同地域、不同群体中应当同时存在,各成体系,互不影响。第四,汉唐时期弹棋棋盘大小并无定制,可能与同时期的博塞、围棋棋局相当,有大有小,甚至可能还有便于携带尺寸更小的弹棋棋局。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推测,弹棋自创立以来,其棋局基本形制为方形,上部隆起部分为一缩小版的方形平台,是棋子运行的中心场地。到了唐代,在保留弹棋局基本形制的同时,又演进出了一种圆形凸起的新式样,这两种式样的弹棋局在唐代的不同地域、不同群体中同时存在,甚至还出现了大小、形制略有差异的不同变种,两种式样各成体系,互不影响。关于弹棋棋局的尺寸大小,唐之前的文献中均未有明确记载,只能从各种记述和出土的相关联实物中互为印证。以古文献诗赋对弹棋局描述情况来看,汉唐时期弹棋棋盘的大小并无定制,可能与同期的六博、围棋棋局相当,有大有小,甚至可能还有便于携带尺寸更小的弹棋棋局。